民乐县南街社区下辖30个小区楼院 128栋楼,有汉族、回族、土族等各民族居民4109户12891人。近年来,民乐县南街社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1+5”工作路径,持续构建互嵌式社区条件,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全面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同心家园”。立足社区工作大局,突出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全过程,坚持“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双促新路径,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探索社区“大党委”联建,先后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11个单位建立“1+N”结对模式,通过政策共同学习、氛围共同营造、活动共同联办,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形成了党组织统领、共建单位协助、辖区单位通力合作、党员和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民族工作新格局,为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环境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基础。
拓展空间交融,搭建载体平台,构建“团结家园”。坚持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打造“点”“块”“区”相结合的宣传阵地,在辖区内倾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街、“红石榴”宣传长廊,在辖区商业街、文化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等人流密集场所,制作民族文化彩绘墙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展板50余块,搭建小区“同心亭”“民族团结故事会小广场”等平台,着力“由外向内”构建嵌入式的空间环境。同时,以居民小区为载体,运用电子屏、宣传彩页、横幅标语等宣传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政策融入社区教育、小区楼院、居民家中,引导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践行互相帮助、团结和睦,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正确导向。
坚持文化认同,厚植思想根基,构建“精神家园”。突出铸牢主线,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途径,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组织各族群众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筑梦过端午”“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等活动,精心编排文娱节目,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同时,每年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举办“石榴家园”系列活动,开设“非遗”课堂、同心驿站、同心书画室等,组织各族群众开展书法、剪纸、手工编织等培训,持续引导各族群众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进对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切认同。
聚焦资源融合,实现共享发展。构建“共富家园”。积极探索“社企共建”党建品牌创建,与3家帮联企业、物业公司党组织和1家新经济组织建立党建联席体,通过机制共联、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困难共帮,深化与辖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协同社区零工驿站,在每年3月举行“春风送岗”招聘会,定期推送就业信息,累计为社区230余名各族群众供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同时帮助社区各族居民实现就近就业。同时,加强与组织、人社等部门联系,每年举办家政服务、保育员等劳动力技能培训,做好辖区内各民族高校毕业生、个体经营户创新创业政策宣传落实,不断提升辖区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水平,推动共发展、同进步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健全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质效,构建“和谐家园”。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的重要基石,充分发挥共驻共建单位、基层网格员、“三官一师”等群体作用,定期组织开展“结对子”“认亲戚”帮扶慰问等活动,全方位为各族群众提供纠纷调解、社会救助、人文关怀等民生服务;坚持以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流入台账,同步落实好面向各族群众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有效发挥社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作用,聚焦“一老一幼一困”,持续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各族群众代办帮办业务2000余次,着力营造了各族群众互学互助、共事共乐的和谐发展环境。
深化心理互嵌,汇聚精神力量,构建“情感家园”。着眼各族群众生活融合、精神融合、心理融合,建立各族群众“小板凳”议事会、“楼院说事点”,创新民主议事机制,重点协商解决各族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社区归属感和幸福感。依托社区现有阵地资源,设置“红石榴阅读区”,配备政策读本、历史传纪以及民族团结类图书和报刊,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嵌入式”和谐向上氛围。注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每年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平安和谐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真实故事,引导辖区各族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形成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社区环境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